★八千米南迦帕巴峰 過往歷史★

文/連志展

經歷了1934年的歷史性悲劇之後,德國登山者有些人將重心轉望金城章嘉峰,但依然還是有人對於南迦帕巴峰情有獨鍾,卡爾維安(Karl Wien)在1937年再度組織了一支實力堅強的遠征隊,成員包括1934年倖存的隊員與雪巴,再次挑戰令人聞風喪膽的南迦帕巴峰。

1937年南迦帕巴峰德國遠征隊,前排中間的是唯一的倖存者羅夫特(Ulrich Luft)

1937年德國遠征隊依然選擇了與1934年相同的路線,6月7日遠征隊順利在拉奇歐峰下方建立第三營,並準備在拉奇歐峰山腳下建立第四營。當年的溫度異常的寒冷,6月12日在第四營竟然紀錄到零下24度的低溫!而抵達第四營的領隊卡爾維安,鑑於1934年發生的災難,則親自擬定了後預的攻頂策略:「計畫由六位隊員前進至第五營,其中四位繼續往攻頂前的第八營前進,另外二位則留守第六營,負責居中維護攻頂小組對上與對下的順暢通聯,至於從第八營出發的四位隊員,二位負責開路,讓最後二位負責攻頂的隊員可以保留體力,完成攻頂任務。而第五營以上的每一個營地,都必須有足夠的糧食、爐具燃料、睡袋與睡墊,以確保攻頂小組緊急避難的安全性。」

1937年遠征隊從第二營望向拉奇歐峰

6月14日,一位剛從第四營下撤到基地營的隊員帶回上面營地的狀況~「一切運作良好,除了部份路段積雪及腰之外,基本上前往第五營的路線已經開通,不久即可完成第五營的建立…」唯一留在基地營的隊員羅夫特(Luft)與幾位雪巴隨後出發往高地營進行支援。然而,當他們在6月17日抵達原訂的第四營位時,卻驚訝的發現,原來的營地上,空無一物。

只見凌亂的雪堆與雪崩痕跡,他們大驚失色,隨即以雙手展開挖掘,但因為缺乏工具,只挖出幾個背包。羅夫特回到基地營發出求救電報,救援隊趕來時已經是7月3日了,挖出二頂帳篷與部份罹難者,並找到一只手錶,時間停留在凌晨的12:20。

1937年的6月14日,包含遠征隊隊員與雪巴,共計16人,全部在睡眠之中被大型的雪崩覆蓋了,南迦帕巴峰寫下了有史以來,在八千米巨峰上發生的,死亡人數最多的山難紀錄。

雖然發生了1934年與1937年的悲劇,德國登山者依然不願意放棄南迦帕巴峰的攀登,1938年再度由保羅波爾(Paul Bauer)組織了另一支實力堅強的遠征隊,其中包括了1934年的倖存者貝克多(Bechtold)與1937年的倖存者羅夫特(Luft)。

這次的遠征因為天氣不佳,不得不在銀色鞍部決定撤退,而途中也發現了幾位在1934年罹難的登山者與雪巴,包括領隊梅克爾和他留下的遺書,以及忠心耿耿陪著主人的Galay雪巴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這次的遠征隊使用了德國納粹先進的飛機Junkers 52作為運補,避免了挑夫運補產生的許多問題。

南迦帕巴峰第東北稜第三營與第四營之間巨大的冰壁與裂隙

1939年德國遠征隊

1939年,不屈不撓的德國人再度組織了小型的攀登隊前往南迦帕巴峰,這次的攀登依然能登頂,不過卻成功試攀了地阿米山面的幾條路線,包括1895年的麥莫瑞(Mummery)肋稜路線,以及如今變成傳統路線的金休弗(Kinshofer)路線,在金休弗路線上,攀登隊甚至上到了6187公尺的高度,幾乎已經突破了這條路線上最困難的路段。

為何這一支隊伍可以突破至今仍然被認為相當困難的攀登路段呢?原來遠征隊裡面包含了當時阿爾卑斯山岳界的超級明星~亨利哈勒(Heinrich Harrer),來自奧地利的亨利剛剛在前一年寫下艾格北壁的首登紀錄。而這支小型遠征隊在結束遠征之後沒多久,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,遠征隊員都被抓進英國位於印度的集中營之中,而擁有純正探險家血統的亨利竟然想盡辦法脫逃,進入西藏,成為達賴喇嘛的私人教師,出版了著名的「在西藏的七年」一書而轟動全球,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…..。

1938年德國遠征隊在前往印度的船上

四位首登艾格北壁的登山家,最左邊的就是亨利哈勒

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止了南迦帕巴峰這一座屬於德國人的八千米巨峰,一直到1953年的首登。

南迦帕巴峰,一座無法停止傳奇的八千米巨峰

Comments

comments